目录介绍
目录
第1章概论1
1.1概述1
1.2天空地一体化物联网概念2
1.3发展驱动力3
1.3.1业务需求驱动4
1.3.2技术发展驱动5
1.3.3政策扶持驱动6
1.4国内外发展现状9
1.4.1国内发展现状9
1.4.2国外发展现状12
1.5面临的挑战17
本章小结19
参考文献19
第2章天空地一体化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与组成21
2.1概述21
2.2传统的物联网体系架构22
2.2.1三层体系架构22
2.2.2四层体系架构25
2.2.3六层体系架构26
2.2.4七层体系架构27
2.3天空地一体化物联网的体系架构29
2.3.1感知层30
2.3.2网络层31
2.3.3平台层32
2.3.4应用层33
2.4天空地一体化物联网的组成33
2.4.1天基部分33
2.4.2空基部分35
2.4.3地基部分37
本章小结38
参考文献38
第3章感知层40
3.1概述40
3.2传感技术的发展趋势41
3.2.1传感技术的发展阶段41
3.2.2传感器的分类42
3.3传感技术的原理43
3.3.1声学传感44
3.3.2光学传感45
3.3.3力学传感47
3.3.4磁场传感49
3.4典型传感器及其应用50
3.4.1射频识别传感器51
3.4.2雷达测距传感器55
3.4.3光纤振动传感器58
3.4.4CMOS图像传感器60
本章小结63
参考文献64
天空地一体化物联网架构、技术及应用|目录|第4章网络层66
4.1概述66
4.2网络层架构67
4.2.1天基网络通信架构68
4.2.2空基网络通信架构69
4.2.3地基网络通信架构71
4.3通信技术71
4.3.1LoRa72
4.3.2NBIoT74
4.3.3ZigBee76
4.3.4ZWave78
4.3.5蓝牙79
4.3.6WiFi80
4.3.7蜂窝网络82
4.3.8光纤通信83
4.3.9卫星通信85
4.4网络通信平台86
4.4.1天基平台86
4.4.2空基平台88
4.4.3地基平台91
本章小结91
参考文献92
第5章平台层94
5.1概述94
5.2平台层架构95
5.3基础运行环境96
5.3.1云计算平台96
5.3.2边缘计算平台102
5.3.3云边协同计算平台107
5.4物联网管理中台108
5.4.1传感器管理109
5.4.2数据中台管理113
5.4.3连接管理117
5.5应用开发平台120
5.5.1概述120
5.5.2基于微服务的应用开发121
5.5.3基于低代码的应用开发123
本章小结124
参考文献124
第6章天空地一体化物联网安全127
6.1概述127
6.2安全风险分析128
6.2.1感知层安全风险分析128
6.2.2网络层安全风险分析129
6.2.3平台层安全风险分析132
6.2.4应用层安全风险分析133
6.3安全防护技术135
6.3.1感知层安全防护技术136
6.3.2网络层安全防护技术139
6.3.3平台层安全防护技术143
6.3.4应用层安全防护技术148
本章小结153
参考文献154
第7章应用场景156
7.1概述156
7.2智慧交通157
7.2.1京张高速铁路天空地一体“数字孪生”智能化运维157
7.2.2广州市智慧交通无人机智能平台160
7.3智慧农业163
7.3.1四川眉山天府新区天空地一体化全域智慧农业监测服务体系163
7.3.2珠江南海区南海数智渔业综合服务平台165
7.4应急救援167
7.4.1北斗短报文系统167
7.4.2国际海事通信系统170
7.5环境监测172
7.5.1祁连山地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172
7.5.2四川省天空地一体化空气污染监测平台174
7.6航空航海175
7.6.1基于ADSB的中国民用航空系统175
7.6.2基于AIS的南海航海物联网系统177
7.7军事应用178
7.7.1美国陆军战场物联网179
7.7.2美国海军海洋物联网180
本章小结181
参考文献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