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搜索
图书中心
多媒体通信
光通信
通信与网络
信息通信类
学科基础
智能通信
专业基础
公共基础课
计算机类
计算机专业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专业基础课
IT新学科新专业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数字媒体
物联网
信息安全
电子工程
电子机电与自动化类
机电工程
微电子
自动化
IT经济与管理
IT人文
经济与管理类
其他自然科学类
数学类
数学与物理类
物理类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与公共文化课类(英语与人文)
公共人文课程
其他人文社科
考试指导
培训教材
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
中小学教育与考试培训类
信息安全首页>图书中心>IT新学科新专业
内容简介:
FPGA是一种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编程的集成电路。FPGA具备极高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计算需求,特别是在高性能、低延迟和专用计算场景下具有显著优势。 本书涵盖了FPGA的基础知识和开发流程,详细地介绍了Verilog HDL和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的应用,同时聚焦于密码算法在硬件中的实现和加速优化。本书具有涉及的知识点多、内容广等特点,通过案例引导读者开展知识点的学习,注重培养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内容选择合理、结构清楚、图文并茂、面向应用,适合作为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工程人员的培训教材或相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容包括:第一章 FPGA基础、第二章 密码算法基础、第三章 FPGA实现密码算法基础、第四章 分组密码算法的FPGA实现、第五章 公钥密码算法的FPGA实现、第六章 Hash算法的FPGA实现、第七章 数字签名算法的FPGA实现、第八章 FPGA密码算法的应用与实战案例、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本书内容选择合理、结构清楚、图文并茂、面向应用,适合作为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工程人员的培训教材或相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总结了作者在嵌入式开发、系统集成领域最新成果,同时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书籍、文献及手册资料,在此向各位相关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而且FPGA技术是一种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技术,书中难免有不恰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其在医疗、金融、交通、国防等关键领域的深度应用,正引发全球对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的广泛关注。为应对这一挑战,本教材立足技术前沿与产业需求,系统构建人工智能安全的知识体系,旨在为高校学生、研究人员及从业者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综合性学习资料。 本教材从算法安全、数据隐私、模型鲁棒性、政策法规等维度展开,涵盖投毒攻击、对抗攻击、萃取攻击、逆向攻击、提示注入攻击等新型安全威胁以及相应的安全防御手段。同时,本教材理论与实践并重,从经典案例切入介绍安全风险以及防御技术。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也适合人工智能研发工程师、政策制定者及企业技术管理者参考,可为构建安全、可信、可控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提供理论支撑与方法论工具。通过系统化的知识架构与丰富的案例,本教材致力于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责任意识的人工智能安全人才,以助力应对智能化时代的全球性安全挑战。
面对日益复杂化、持续化、组织化、武器化的网络攻击,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开始利用和共享网络威胁情报以全面了解快速演变的网络威胁形势,防范网络攻击。随着威胁情报技术的快速推进,威胁情报来源广、种类多、数量大、更新快等特性给威胁情报的多源获取和可信感知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难题:威胁情报源可信性评估中存在信任因子考虑不足、信任因子权重分配主观性的问题;情报内容本身可信评估机制的缺失问题;威胁情报中基础设施节点的威胁类型标记效率低和准确率低的问题等。 笔者围绕大数据环境中威胁情报的可信感知问题,分别从如何设计准确的情报源可信性评估方法、如何度量和分析威胁情报内容本身的可信性、如何设计有效的基于异质图卷积网络的威胁类型智能识别方法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方法和新模型。
本书介绍安全协议及其验证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包括安全协议基本原理介绍、安全性分析以及密码学基础;第二部分为安全协议原理,包括安全协议概述、认证与密钥交换协议、电子商务协议以及实际使用中的安全协议;第三部分为安全协议的分析、验证方法,包括BAN逻辑、BAN类逻辑、Kailar逻辑、CS逻辑和串空间模型理论等;第四部分为安全协议前沿技术研究简介,包括前沿计算领域中的安全协议、安全协议硬件卸载和人工智能与安全协议。 本书较为全面、深入地介绍了信息安全体系中的安全协议原理及安全协议的分析、验证方法。内容安排由浅入深,重点突出,涵盖了当前安全协议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安全、计算机、通信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规划教材之一的《信息安全管理》(第4版),在广泛吸纳读者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不仅仍定位于对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管理的各项内容和任务的讲解,还在内容安排和选取方面做了全面的优化,辅以延伸阅读和案例分析,以贯彻信息安全管理的道德教育理念、政治协调理念和系统思维理念,使教材的知识性、价值性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书分为十章,从信息安全管理的社会属性——信息安全管理概述(第1章)、信息安全法规与道德(第2章)、信息安全计划与策略(第3章)、信息安全组织与人员(第4章),信息安全管理的自然属性——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第5章)、信息安全运维管理(第6章)、连续性管理(第7章),以及信息安全专业技术——访问控制与安全防护(第8章)、安全防护技术与实践(第9章)和信息安全管理模型(第10章)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网络与信息安全需要大量的具备实战能力的优秀人才,优秀教材是网络与信息安全实战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是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书作者于2017年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教材,教材重点参考北京邮电大学钮心忻教授主编的《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作者的《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实验教程》(该教材获得2015年中国通信学会年科学技术三等奖)。《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被众多高校选用,累计销量近万册。2023年该教材第一版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第2版)》教材共七章。内容包含信息隐藏和数字水印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应用和性能评价指标概述;音频和图像基本知识;音频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图像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文本信息隐藏、软件水印和视频水印;图像的隐写分析;所有实验的实验指导书;每章都有课后习题,本教材还提供两套包含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的习题库。 《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第2版)》教材将采取案例任务教学的驱动模式,理论内容围绕实践案例展开。教材共提供十个实践案例,实践案例提供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单和学习内容。每个实践案例包含多个实践任务,学生在完成实践案例时可参考书中的详细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中代码的编程语言由第一版的Matalab改为Python。同时本教材还录制了所有实践案例的微视频,通过扫描教材中二维码可观看实践案例的原理讲解和实践操作的微视频。 主编承担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资源库建设”教改项目,建设教材的教学PPT课件、课后思考题题库及答案、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所有实验的实验代码和实验环境等立体资源库供选用教材的教师使用。 本教材可作为相关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密码技术应用、司法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与执法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学生教材和参考书。
社会工程学是针对网络攻防中最根本且薄弱的环节——“人”,结合传统的网络攻击技术所形成的攻击模式,其给政治、国防、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社会工程学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方法与技术研究零散,不成体系。本书依据目前研究现状,主要将会网络空间安全中与社会工程学的关系、社会工程学检测、溯源、防护、仿真、验证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介绍。希望通过本书的介绍读者能够对网络空间安全中的社会工程学有较为全面地掌握,并能够独立开展相关地分析和研究。
本书主要介绍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基本原理、技术、应用及最新研究成果。让读者了解大数据基本概念、大数据分析和发掘的目的、大数据带来的安全挑战、大数据技术框架和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策略及最新研究方向。掌握大数据安全关键技术、数据保护基础知识、隐私保护技术(匿名技术、差分隐私技术与其他技术)、隐私攻击模型和隐私保护模型。理解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应用案例,并对常见的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案例能提出切实有效地解决方案。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包括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信息安全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材,也可作为教师、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广大科技活动爱好者的参考书。
勒索病毒和现代勒索攻击对企事业单位的威胁日益增加,网络安全人员应加强对现代勒索攻击的理解, 加强企事业单位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响应能力。本书是一本关于现代网络勒索攻击前沿技术手段的洞察剖析、防范应对和危机处置的专业性书籍。本书简要介绍了全球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与政策,讨论了网络空间主要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了勒索病毒的基本概念、历史、种类、流程和主要攻击手段,剖析了传统勒索病毒和现代网络勒索攻击的演化过程和主要技术特征,围绕勒索攻击各阶段技术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防御措施和应对策略,详细阐述了现代勒索攻击的全过程以及灾难恢复和应急响应方案。 本书是勒索攻击防御领域的学术作品,可作为企业培训教材,以提升企业内部员工专业认知和能力水平;同时也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方向和应对策略。本书适用于网络安全领域的从业人员(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网络技术人员、安全工程师和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等),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也适用于那些希望提高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增强勒索攻击应对技能的广大爱好者。
云边端网络环境下,网络服务具有靠近用户、业务本地处理、灵活路由等特点,满足5G时代低时延业务需求。由于云边端网络环境下部分关键计算任务依靠边缘设备实现、相比云计算来说处于相对不安全的环境,导致核心网控制能力减弱,存在非授权访问、敏感数据泄露、协同攻击等安全风险。云边端可信协同机制与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在云边端网络生态环境中,由云服务器端提供的协同云服务、由边缘计算端提供的协同边缘计算服务、由边缘移动客户端参与的协同服务、以及这些网络层之间的协同计算,共同为云边端计算的可信协同机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根据基于云边端可信协同体系结构,围绕移动环境下网络实体的可信协同关系分析、建模和计算等问题,对面向个性化协同云服务的可信感知和快速资源匹配方法、协同云服务快速并行可信计算方法、基于边缘设备交互行为的可信性感知、评估和预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高效的、可交互的云边端可信认证机制提升云边端服务的安全可靠性,为交互量庞大环境下个性化云边端协同交互服务提供可信感知、评估和预测的方法。